高山CG的隐身版教-10想象图
八一建军节这天,在央视一期关于我军传奇试飞员、原空军大校杨耀和教-10(L-15)高级教练机故事的新闻节目中,大家惊喜地发现, 原来负责教-10项目的洪都航空工业似乎也在研发一款第五代战机。
根据央视视频显示, 这款疑似第五代战机的飞机大小和教-10高教机差不多,但后半身外形差异很大。
红箭头方向
首先映入眼帘的差异是这架飞机采用双垂尾,不同于采用单垂尾的教-10,且尾翼切尖 ——类似于歼-35和F-35的隐身修型。
其次其进气道比教-10略为靠后, 且疑似采用类似歼-20、歼-35的DSI“蚌式进气道” ,有些像“DSI版”的F/A-18E/F。
甚至可以说,这的确是一架“隐身”、“缩小”版的F/A-18EF。
最大的区别可能是为了安装菱形机头,其边条翼没有F/A-18E/F那么长(大边条翼),亦或者说仍继承教-10的设计。
不过就目前来看,其机头仍然延续着教-10的机头,没有采用菱形隐身机头,这可能也是由于其研发工作还未完成的原因。
座舱方面是双人座舱,但座舱角度和教-10明显不同,左边疑似隐身版的教-10座舱更平缓。
如果连这种近乎“原型机”状态的飞机都采用双座舱,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其核心仍然是“高教机”。
此外,比起旁边的教-10,这架双垂尾“隐身高教机”的起落架更为粗壮,似乎是未来应用于航母上的。
综合来看,这似乎是一架后半身经过明显隐身化处理,前半身除了座舱外还是教-10的飞机。其尚未完全开发完毕,且未来可能也会上舰航母的“ 高级舰载隐身战斗教练机 ”。
高山CG隐身版教-10和歼-35伴飞图
所以未来出现类似于上面这张CG图的样式,其成为一架真正的隐身版五代机,笔者将毫不惊讶。
说到这,问题就来了,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开发一架隐身版教-10吗?
在笔者看来,有必要,且很有必要。 因为其定位和意义或远远不止于“隐身”高教机。
首先是对内而言, 这款“隐身高教机”相当于“未雨绸缪”,可能是我国第六代战斗机的“教练机”。
在以后隐身战机时代,飞行员的训练培养也需掌握隐身战机的特性,包括提前适应隐身战机战术大纲。
总不能所有隐身作战课程要等登上歼-35、歼-20上再学习。无论对空军还是海军,意义都是如此。
尤其海军,此前我们都是通过歼-15来充当“航母教练机”,未来这个角色必然会让位于教-10和这款隐身教-10。
但采用双垂尾、隐身,能高度模拟歼-35气动和飞行状态的隐身版教-10显然更适合未来的舰上教练工作。
此外,尽管教-10或者隐身教-10在执行重大任务时,不会作为航母固定机队投入使用,但如果日常训练时,突然需要立刻执行任务,隐身版的教-10显然更有战术意义。
如果说教-10已经被我军飞行员习惯地昵称为“小歼-10”,那隐身版的教-10可能就是“小歼-35”。
杨耀在央视节目中介绍教-10
在这档新闻节目中, 杨耀表示,教-10“形成装备以后能有效减少四代机的消耗,大幅降低培养四代机飞行员的成本” ,而 隐身版教-10的作用就是“大幅降低培养五代机、六代机飞行员的成本”。
并且它的出现,将使我们的空中力量—— 从教练机到战斗机,能实现全面的隐身化。这不但对于未来空中战略战术,还是对基础的飞行员培养,都具有重大意义。
其次就是对外方面,隐身版教-10也有重大市场前景。
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最近几年的全球战机市场,大家就会发现: 绝大多数国家根本买不起任何四代半战斗机,何况五代机。
这两年国际战机市场的明星反而是枭龙、韩国KF-50这样的低成本轻型战斗机 ,此外教-10(出口型L-15)、雅克-130等具有轻型战斗机、攻击机特性的高教机也获得不少市场订单。
它们都有共同点: 价格便宜,使用成本低廉,但又拥有四代以上战机所配备的先进电传操控系统、相控阵雷达,以及兼容四代半和五代机的主流弹药。
且大部分国家不但没能力装备中型、大型战斗机,其自身对其也没太大的战略需求。
例如不久前结束和亚美尼亚“纳卡战争”的阿塞拜疆, 其装备枭龙战斗机后,足以对周边的格鲁吉亚、亚美尼亚形成战略级的威慑,买台风、歼-35纯属“战力过剩”。
但你说这些国家未来是否想要有隐身战机?
答案是肯定的。
只是全球现在没有一款能适合他们的隐身战机 ,连土耳其可汗(KAAN)这种不靠谱的所谓隐身战机,售价都能卖到上亿美元,而大部分国家每年能用于武器采购的预算可能都只有几亿美元。
如果隐身版教-10出来,情况就大大不同了。
这是一款双座版隐身高教战斗机,几乎能满足小国空军所有战术需求和对未来尖端技术的渴望。
KF-50
一些中等军事国家,例如沙特、印尼等,其实也需要这种飞机来补充其机队。
如果说枭龙不代表未来,FC-31又消费不起, 那隐身教-10可以说精准地嵌入这个市场。
所以笔者认为, 这款隐身教-10,不止是对洪都航空工业自身的未来带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,对我们自己、对外军售等,其都是一招好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