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乒女队新生代领军人物蒯曼惨败输球一事引发关注——在不久前结束的WTT仁川冠军赛女单1/4决赛中,蒯曼面对此前两次输给自己、从未赢过的日本小将张本美和时0-4崩盘被横扫,令许多球迷感到难以置信。
毕竟今年更早的时候,蒯曼才连续打败了多位中外名将,为何这次会输得如此干脆?个人认为其中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她、而且更是许多国乒新生代所共有的,那就是:力量不够。
关注乒坛的朋友们应该都有注意到,早在东京奥运周期后半段的时候,女子选手的主流打球风格便已经明显发生变化,其中擅长近中台快速衔接、防守反击的名将们纷纷退出了舞台中央,其中就包括丁宁、刘诗雯、朱雨玲、石川佳纯、田志希等人。
取而代之的是,则是许多大力弧圈球打法选手,包括陈梦、孙颖莎、王曼昱、王艺迪、陈幸同、早田希娜、张本美和、申裕斌等人。
过去人们常说李晓霞击球质量高,人送外号“大锤”,然而她虽然拿到了大满贯,但前期大赛成绩不如郭跃显眼、后期大赛成绩其实也和丁宁有差距,这也能说明当时并不流行高质量弧圈球制胜。
可是再看现在的女乒顶尖领域,几乎都是“大锤”选手,她们的风格与过去的主流明显不同,无论正手、反手、近台、中远台都具备超强的进攻能力和极高的单板质量,顺带还改变了混双的格局——以前女选手面对男运动员的进攻几乎无力招架,现在直接反拉的情况比比皆是。
然而孙颖莎之后,国乒女队新生代选手普遍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,以蒯曼为例,她的速度很快,线路也比较灵活,然而强强对抗中的单板质量上限却明显没有达到孙颖莎等人的水准,结果这次与日本小将的对决就出现了明显下风,只要对方一加质量自己就对拉不过,漏洞非常明显。
而且不光是蒯曼,国乒00后当中的钱天一、陈熠等人同样存在球风偏“软”的问题,除了孙颖莎,唯一比较有力量的就剩下石洵瑶了,可惜她其他技术相对粗糙,结果现在也未能冒头。
那么大家觉得蒯曼这次的输球是否与以上原因有关呢?欢迎留言一起参与讨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