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田诚,下课倒计时 | 星车场

abs (2) 2025-02-25 12:30:34

内田诚,下课倒计时  |  星车场 (http://www.xuexiaoyu.cn/) abs 第1张

近日,日产和本田亲口承认取消双方的合并谈判,众人所期盼的全球第四大车企的计划,不过52天就戛然而止。
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最新报道,本田愿意就日产合并一事重启谈判,但前提是日产CEO内田诚离职,以便扫清谈判过程的诸多障碍。

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,临危受命多年的内田诚,非但没有把日产拉出泥潭,现在自己也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。

客观来看,亟待救援的日产已是久旱盼甘霖,如果内田诚的离职能换来本田的深度联盟,恐怕这位CEO已经进入执政倒计时。

内田诚,下课倒计时  |  星车场 (http://www.xuexiaoyu.cn/) abs 第2张

内田诚的内外交困

本田日产合并谈判破裂,本田喊话:更换日产CEO,已经闹得人尽皆知。本田认为谈判最大的阻碍,是日产现任首席执行官内田诚,是内田诚的固执和不妥协,导致谈判过程发生诸多不愉快,成为联盟破裂的导火索。

内田诚其人,上任5年有余,却屡屡被质疑缺乏一个转型CEO的基本能力。

2019年,董事会为结束日产群龙无首的状态,将“神学系”毕业的内田诚推向了幕前。

《冲撞日产,卡洛斯·戈恩的跨文化经营之战》的两位作者在书中指出内田诚出任日产CEO是一种折中与妥协。

“内田不是日产的终身雇员。他在日本贸易公司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工作多年之后,才在2003年加入日产。他甚至在自己的公司内部都没有多大的知名度。内田被认为是双方妥协之下挑选的候选人,任命他是和雷诺之间关系持续紧张的结果。日产的保守派青睐当时负责重振绩效的副社长关润。由雷诺带头的阵营则支持阿什瓦尼·古普塔,他来自印度,是颇受敬重的汽车界老兵。这两个人选都有人有意见。毕业于日本防卫大学的理工生关润,被雷诺的一些人视为民族主义挑拨者。而在日产,则有很多人认为古普塔和雷诺交往甚密。此外,虽然古普塔能说流利的日语,但他是印度人,不是日本人。一些日产董事坚持,在这次戈恩的惨剧之后,下一任执行长必须是本地人”。

内田诚一夜之间就成了“天选之人”是形势所迫。他2003年加盟日产汽车公司,在日产汽车公司和雷诺-日产-三菱联盟的采购部门工作多年。2018年4月,接替关润担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。2019年4月,升任日产汽车执行委员会成员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。出任日产首席执行官之前,他当时是日产汽车执行委员会成员、高级副总裁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。

理论上来说,内田诚应该是一个对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十分熟悉,有创新基因的CEO。但,事实却告诉我们,他是一位守旧派,而守旧的战略计划对一个企业来说影响有多大?

内田诚上任以来,提出了Nissan NEXT的目标,2024年,日产全球销量将增长9.1%,达到约540万辆汽车。

内田诚通过一系列操作,实现日产汽车全球产能精简20%,全球产品线合理优化15%,成功减少35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支出,让日产的财务状况看似逐渐好转,但治标不治本。

2023年,日产在全球销量仅售出337万辆,2024年,日产在全球销量仅售出334.9万辆,远低于预期目标。

财务方面,日产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同样面临重重困难。根据2024上半财年(4月至9月)的业绩报告,公司净营收同比下滑1.3%,营业利润更是暴跌90.2%,净利润也大幅减少93.5%。已经从尚有“余粮”,变成了入不敷出的状态。

我们可以看到,尽管内田诚的“降本增效”战略计划实现了大半,但并未给其带来实质性业绩推动。

而这糟糕的业绩表现下,内田诚宣布又开始一系列的自救动作,除了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,并削减20%的产能,还将向联盟伙伴出售三菱汽车的最多10%的股份,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“降本增效”。

内田诚,下课倒计时  |  星车场 (http://www.xuexiaoyu.cn/) abs 第3张

日产“生存游戏”

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,在2024年的全球汽车销量排名中,本田以380.7万辆跻身第八,日产334.9万辆位列第九,均被以电动车型迅猛崛起的比亚迪超越。

众所周知最近十年来,电动汽车的崛起已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核心,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如同新兴科技企业,快速创新并推动增长,这给传统车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
路透社报道,知情人士与内田诚谈及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时,这位CEO将主要下滑原因归咎于北美和中国的销售和盈利能力疲软。

也就是说内田诚清楚日产目前在市场中,或者是说在新能源市场的困境,但这位曾在中国工作数年的CEO,仍是“缓缓图之”。

在北美市场,日产在美国市场主要车型的换代不够积极,并且缺乏市场需求较高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,也导致了这一市场的失利。

就中国市场而言,日产的电动汽车战略进展缓慢,也使得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。

东风日产在电动化的起点上,首先推出了轩逸·纯电,一款在轩逸燃油车基础上改造的新能源电车。然而,这个“油改电”并未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。尽管它源自E-Platform电动车专属平台,但在外观造型和技术特点上,它在中国市场缺乏竞争力。更糟糕的是,其续航里程太短,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仅为338公里,遇到极寒天气时,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缩减,在卷出花的中国市场,最终销量惨淡收场。

随后,日产推出了e-POWER技术,从“油改电”走上了增程式道路。在人们为日产的行为感到困惑之际,日产又发布了纯电车型——Ariya。Ariya上市之初被品牌寄予厚望。然而现实残酷无情,可以说Ariya出道即落伍。在续航方面,当其他主流产品已经迈进700KM+的续航时代时,Ariya推出了 533km、559km以及623km的续航里程。显然日产忽略了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只顾得自我陶醉。

市场的观察者们普遍认为,当前的新能源热潮正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中国汽车市场,而日产在这场浪潮中的电动化产品投放速度,却如同蜗牛在沙滩上爬行,缓慢而艰难。这种迟缓的反应,无疑是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。 2025年,日产在中国实现了年销量6连降。

2024年6月,日产汽车近日宣布正式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、与东风汽车合资的乘用车工厂,其年产能约为13万辆,导致日产在中国的总产能减少10%,颓势尽显。

与之对比的是,丰田在电动化上的高歌猛进。

内田诚,下课倒计时  |  星车场 (http://www.xuexiaoyu.cn/) abs 第4张

内田诚下课倒计时

2025年一开年,丰田章男就宣布了雷克萨斯的国产化,丰田首次在中国市场上单独建设并运营工厂,按计划将导入固态电池、智能四驱等技术。

一方面加强了品牌在全球最大规模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中的参与度,有助其抢占市场份额,形成新的收益来源;另一方面也可借助中国成熟的供应及制造体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规避由地缘政治、关税波动、汇率浮动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。

丰田深谙,谁拥抱的中国供应链,谁就拥抱了未来。

内田诚于2019年被任命为日产掌门人,他不止一次强调,自己希望能在2026年之后继续连任。

但现实似乎不能如君所愿了,消息人士称,目前日产董事会已开始就内田诚的离职时间进行非正式讨论。对此消息,日产拒绝发表评论,本田则称不太了解。

但值得一提的是,自本田与日产宣布合并失败后,本田股价上升,而日产股价却应声下跌,由此可以窥见,这场合作对于双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,日产亟待救援。

目前,日产只有两条路能走,一是另觅合作伙伴,另一条路是内田诚担责而走,促成本田、日产深度合作。

前者,按照日产内部的说法,他们希望从科技界中寻找伙伴,并且最好是总部设在美国的企业。这一决策背后,或许反映了日产汽车对于科技驱动未来发展的信念,以及对美国科技企业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认可。

但令人疑惑的是,日产似乎并不考虑与中国厂商合作,在如今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,中国汽车厂商在新能源、智能驾驶等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的背景下,日产的这一选择是否明智?

换句话说,无论未来日产将走向何方,清晰认知并准确定位其当下的发展困境,才是其破局的关键。即使是起死回生后,其对中国产业链的认知和态度也将会深刻影响到后续发展。

日产若是选择后者,两家公司都需直面一个核心问题:在保持独立性与实现规模效益之间,如何找到平衡点?

作为合并计划的核心推动者,日产社长内田诚曾是双方合作的“关键桥梁”,就如同他曾是日产走向电动化时代的桥梁一样,但这位CEO没有承担起时代的重压。

那么不可避免的是,内田诚下课,倒计时开始。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