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明:比赛中我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断,绝不怀疑自己的决定

abs (2) 2025-09-26 11:29:20

中国籍裁判傅明在参加日本足协裁判交流项目时接受了日本媒体football-zone记者森雅史的采访。

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走上足球之路呢?

我出生在中国一个普通的家庭,受父亲的影响,我深深地爱上了体育,尤其是足球。父亲年轻时是一名职业球员,也是我的第一位教练。他经常带我去球场,并鼓励我以足球为职业。

10岁那年,我和父亲认真地谈了一次。他问我:“如果你想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,就必须离开家,去别的地方接受训练和学习。你能接受吗?”我当时回答说:“不,我不想离开。我想留在这里,继续学业,和朋友们在一起。为什么非得离开不可?”最终,我选择了留在家里。

实际上,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是非常困难的。不仅需要天赋,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,即便如此,依然有可能早早退役。因此,我决定在学校继续踢球。一直到高中,我始终是校队的一员,参加比赛。

进入大学后,您面临了怎样的选择?

大学时,我进入了体育专业学院,主修足球,并参加了大学联赛。期间,我在场上尝试过多个位置,包括中场、右翼,最后固定在中后卫(CB)。大四时,我还被任命为队长。

大学期间,有一位导师是非常出色的裁判。大二时,他对我说:“要不要试试当裁判?”这成了我裁判生涯的起点。在他的指导下,我一边作为球员继续比赛,一边开始参与裁判工作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学习比赛规则不仅提升了我的裁判能力,也让自己的球技有所进步。

到了大三,我开始接受职业裁判的培训课程并考取资格,从业余比赛逐步晋升到更高级别的赛事。由于我一直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,能够轻松应对全场高强度跑动的要求,因此很好地适应了裁判工作的需求。

我确信,这是我成长为优秀裁判的关键因素。体能是基础,也是我一直以来最重视的部分。

不过,作为一名裁判,想必您也经历过艰难时刻吧?

对裁判来说,最大的考验就是比赛中出现失误的时候。来自内外部的压力会让人喘不过气。面对这种情况,调整心态并在赛后进行专业的分析,是每个裁判都必须掌握的课题。

当然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即使付出了所有努力,错误依然可能发生。每次犯错,我都会感到深深的懊悔。然而,足球是一项充满不可预测性的运动,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,意外情况总是可能出现。

巧合的是,我在大学的研究方向正是“裁判的心理机制与调节系统”。我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心理上的“支持系统”,帮助裁判更有效地管理压力。

那么,面对众多批评,您是如何应对的呢?

在比赛中,我始终完全信任自己的判断,绝不怀疑自己的决定。如果赛后发现有误判,我会进行分析、记录下来、找出解决方案,确保将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。

至于社交媒体上的批评和评论,我无法控制它们,因此选择完全无视。我没有任何社交媒体账户,这也是西村雄一先生(日本足协裁判经理)曾经教给我的。

我认为,“争论就留给别人吧,那是他们的问题。”裁判的职责很简单明确:分析错误、找到解决办法,并不断进步。仅此而已。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