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气总部
据外媒报道,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·米勒宣布,已与中国相关能源企业基本敲定合作协议,即建设横跨中、蒙、俄三国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。
管道将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气田出发,途经蒙古,最终抵达中国北方。一旦建成,它将成为全球天然气产业中规模最大、造价最高的工程之一。 米勒形容其为“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广、资本密集度最高的”且“无与伦比的”世界能源工程奇迹!
协议的核心意味着俄罗斯将天然气重心从欧洲转向中国。
而我们在拥有更多天然气之后,不但利好国民经济发展,哪怕往小了上说,可能冬天的暖气供应不再局限于北方地区。
对于该协议,俄罗斯总统普京把这视为拉进中俄关系的“重大献礼”。
普京对俄罗斯媒体强调,中国将会以低于欧洲的价格获得西伯利亚天然气,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资源优势。
作为对比, 欧洲经济,尤其制造业方面正饱受能源价格高企的影响,迫使大量欧洲工业巨头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。原因很简单,这并非只是因为我们庞大的内需市场,还在于我们拥有低廉的能源价格。
随着2030年前后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的开通,中国的能源价格相较其它主要经济体,将更有优势。
国外媒体《欧亚时报》就认为,“它将俄罗斯庞大的能源财富与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紧密结合,不仅改变地区贸易格局,也重塑全球能源地缘政治”。
据俄方透露, 该项目一旦完工,管道每年可将额外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自亚马尔北极气田输送至中国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我国天然气使用数据显示, 去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4260.5亿立方米。
也就是说,仅仅该线路就能满足2024年我国约八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。 当然,我们的天然气消费量还在不断增长,预计今年将突破4500亿立方米,2030年的消费量更是可能达到6000亿立方米。
因此该线路对于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还是有一定重要性的。
现已经投入使用的是2019年贯通运营的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,其每年向我国输送约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。按照我们每年6-8%的天然气消费增速来看,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的供应愈发力不从心。 所以在此次中俄签订的协议中还包括对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线路的扩充,将输送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到440亿立方米。
据悉,中俄双方还就价格问题进行谈判,虽然普京承诺价格会“低于欧洲”,但我们更希望价格还能进一步优惠。
俄罗斯媒体援引俄罗斯能源专家阿列克谢·格罗莫夫的说法: 我方希望价格接近俄罗斯国内水平,即每千立方米约120至130美元;俄罗斯则希望参照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的定价机制,即与亚洲石油产品挂钩,每千立方米约265至285美元。
预计今年年底之前中俄双方才会最终敲定所有细节完成最终签约。
现在就看俄罗斯和普京究竟有多大的诚意,价格只是低于欧洲就属于“诚意不足”了。 俄乌冲突爆发前,俄罗斯每年向欧洲出口1570亿立方米天然气,到2025年已下降到了390亿立方米。
除了中国,俄罗斯已找不到大额天然气买家 ——这相当于俄罗斯每年足足浪费了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。
可是我们并不受天然气市场的制约,澳大利亚、卡塔尔、美国、马来西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阿联酋、尼日利亚等都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来源国。
尤其价格方面,中国已经是全球对外采购天然气价格最低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,以比俄气略高的价格采购其它国家天然气对我们影响并不大。
所以我们希望俄罗斯能以准“自己人”的价格来谈成这笔生意——究竟是不是“自己人”,俄罗斯需要在价格方面让步。